【蹲点报道·黔山秀水气象新】
2011年5月9日,在贵州瓮福集团公司视察,鼓励企业要紧紧抓住科技成果转化这一核心,加快推进信息化与新型工业化的深度融合,不断提高自主创新能力,走新型工业化之路;在贵州大学精细化工研究开发中心,鼓励中心科技人员抓住“三农”这个重中之重,进一步开展应用技术研究和示范推广工作,为农业现代化作出更大的贡献。
2015年6月17日,视察清镇职教城,勉励同学们立志追求人无我有、人有我优、技高一筹的境界,学到真本领,用勤劳和智慧创造美好人生。
2021年2月5日,连线“中国天眼”总控室科技工作者代表,勉励广大科技工作者以南仁东等杰出科学家为榜样,大力弘扬科学家精神,勇攀世界科技高峰……
习近平总书记十分关心贵州发展、十分关心贵州人民,十年间,多次亲临贵州视察,殷殷嘱托犹在耳畔……贵州不负重托,创新发展有力、民生福祉增强,干部群众精神振奋、干事创业热情高涨,经济社会发展面貌日新月异!
2011年以来,贵州坚持创新引领,经济社会发展走过“黄金十年”,高质量发展成色好。
国之重器“中国天眼”:多出成果、出好成果
约500颗!超过5300小时!
平塘国际天文体验馆。(王波 摄 贵州图片库)
这是FAST(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开放运行以来发现的脉冲星数量和年观测时长。这两项数据已远超国际同行预期的工作效率,让FAST成为自其运行以来世界上发现脉冲星效率最高的设备。
上世纪90年代初,以南仁东为代表的老一代天文学家大胆提出设想,在贵州大山深处克服重重困难,勤奋钻研、不慕虚荣、不计名利,历经多年论证、立项及艰苦建设,终成“大国重器”。
FAST夜景。
“一年前,总书记勉励我以南仁东先生为榜样,勇攀科学高峰。”FAST运行和发展中心常务副主任、总工程师姜鹏说,FAST的预期目标是加大前沿方向探索,加强国内外开放共享,推动重大成果产出。
转眼一年过去,与习近平总书记视频连线的过程依旧让FAST科研人员心情激动。“总书记说,‘中国天眼’是观天巨目,国之重器。”1月28日,FAST运行和发展中心机械工程师雷政对记者说,作为望远镜从建造至今的全程参与者,总书记对“中国天眼”的肯定给予他无穷动力。
姚蕊,FAST运行和发展中心机械组组长,2021年全省“最美科技工作者”,2005年开始参与FAST项目。
FAST运行和发展中心机械组组长姚蕊在建设现场。
在FAST建设过程中,馈源支撑系统关系着FAST能否顺利建设与高性能运行。馈源舱是FAST的核心部件,舱内有大量高精尖设备,这些设备关系到“瞳孔”是否看得清、看得准。2016年7月,馈源舱在姚蕊团队的开创性科技攻关后,实现减重“瘦身”,使其更有利于天文观测。此后,姚蕊继续专注于馈源舱的调试和试运行工作,并进行再创新,使望远镜指向精度更高。
“能参与FAST项目,倍感振奋和自豪。”姚蕊说,要始终把个人科研追求融入国家需求,为祖国重大科技创新工程贡献青春力量。
2021年3月31日,FAST正式向全球开放共享,并向全球天文学家征集观测申请,最终14个国家(不含中国)的27份国际项目获得批准,并于2021年8月启动科学观测。
黔南州平塘县中国天眼景区,平塘国际天文体验馆内,游客在参观游览。(王波 摄 贵州图片库)
一年来,依托“中国天眼”,贵州在天文领域的探索与研究也逐渐走向深入。去年4月,“中国天眼联合研究中心”落户贵州师范大学,致力于FAST早期数据共享与研究;12月,贵州大学与国家天文台达成合作,双方将依托贵州大学省部共建公共大数据国家重点实验室,打造国内有知名度和影响力的天文大数据实验室,为“中国天眼”多出成果做好服务。
2022年农历新春前夕,支持贵州在新时代西部大开发上闯新路的国发〔2022〕2号文件重磅出台,其中提出进一步完善“中国天眼”(FAST)数据资源整合能力,国家科技计划对FAST核心科学目标给予支持。
这让贵州大学省部共建公共大数据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李少波备受鼓舞,他说,“实验室将密切关注天文大数据前沿知识和技术,加快天文大数据联合实验建设,助力‘中国天眼’多出成果、出大成果。”
贵州装备制造职业学院:人无我有、人有我优、技高一筹
“职业教育是我国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基础工程,要上下共同努力进一步办好。”习近平总书记视察贵州(清镇)职教城时强调。
“我将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嘱托,立足围绕‘四新’主攻‘四化’战略部署,为社会培养更多具有‘忠诚工匠精神’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贵州装备制造职业学院数控专业实操指导教师李明扬在接受采访时说。
2015年6月17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原贵州省机械工业学校(现贵州装备制造职业学院)实训基地考察时,李明扬还是一名普通学生。
贵州装备职业技术学院教师李明杨(右)在指导学生。(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杨涛 摄)
与习近平总书记在实训基地交谈的场景,李明扬至今记忆犹新。“当时,总书记勉励我要再接再厉,不断取得优异成绩,这让我信心倍增。”2016年,李明杨获得了第44届世界技能大赛贵州选拔赛第二名的佳绩。他凭借过硬实力,2017年毕业后,被贵州装备制造职业学院聘为数控专业实训指导教师。
“国家对职业教育高度重视,市场对技能人才需求旺盛,这对职业院校教师也提出了更高要求。”从教7年,李明扬也在不断思考如何让实训教学更加贴合企业需求,让学生实现毕业即就业。
贵州装备职业技术学院师生在汽修技术交流。(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杨涛 摄)
“随着数控行业转型升级,五轴加工技术人才缺口很大。今年,学校也紧跟发展,将开设编程难度更高、操作更复杂的五轴加工技术教学。”李明扬说,职业教育发展不能一成不变,专业要紧跟产业,课程要聚焦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学生培养和产业发展要共同推进。
2021年11月23日,贵州装备制造职业学院与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签订协议,校企合作共建产、学、研、用融合的“比亚迪应用技术学院”,这也是该校围绕“四新”主攻“四化”,完善产教融合、创新校企合作的又一举措。
“学校汽车智能制造中心是目前贵州省唯一的汽车整车生产智能制造实训中心。”汽车工程系主任杨正荣说,“我们将努力办好装备制造新能源汽车专业,服务好贵州新能源汽车产业。”
近年来,贵州装备制造职业学院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服务地方等方面成绩显著:承办全省装备制造类大赛,在教学能力和技能大赛中师生获奖级别高、获奖数量多;构建中高本衔接办学纵横向贯通人才培养体系,参与9个国家专业教学标准的制定,以及2个贵州省电梯应急救援处置等地方标准的制定……
贵州装备制造职业学院党委书记熊星说,学校将为贵州省乡村振兴、新型工业化发展贡献力量,把习近平总书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技高一筹”的指示精神贯彻落实到位,打造“忠诚工匠”文化品牌,为党育人、为国育才。
清镇职教城时光校区鸟瞰。
贵州着力推动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清镇职教城发挥着重要作用。目前,职教城规划总面积达46平方公里,累计投资278.38亿元,入驻院校19所,16所已招生办学,开设专业304个,在校师生近14万人,毕业生平均就业率达95%以上,中职升高职、高职升本科比例也呈逐年上升趋势。
贵州大学“绿色农药”科研团队:发挥人才振兴作用更好服务“三农”
2011年5月9日,习近平同志视察贵州大学精细化工研究开发中心,并与绿色农药与农业生物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科研人员交流,鼓励大家更加注重应用技术,更加注重示范推广,更好服务“三农”。
聚焦我国农药行业和山地高效特色农业绿色发展的科技需求,针对我国农业重大病虫草害防控药剂缺乏的突出问题,发展了基于天然产物仿生农药技术,创制出毒氟磷、香草硫缩病醚、氟苄硫缩诱醚等新品种、新剂型30余个;建立了水稻、茶等作物病虫草害防治新模式,有效推动了农药减量控害,解决了系列重大粮经作物病虫草害的防治难题……
贵州大学绿色农药与农业生物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科研人员在茶园为茶农做技术指导。
“这是实验室全体科研教学人员牢记嘱托,在中国工程院院士、贵州大学校长宋宝安的带领下,聚焦我国农药行业和山地高效特色农业绿色发展科技需求,取得的不俗成就。”实验室副主任、教授吴剑说。
2017年加入实验室团队的金智超教授,主要从事手性农药研究,他认为把科学研究真正应用到农业生产和社会发展中十分重要:“农业生产离不开农药,没有农药,粮食、经济作物产量会减少,手性农药在农药创新里面占据着重要位置,我们实验室主要致力于手性农药创制工作,协助推动农药的创新发展,努力用自主研发的科技成果更好地服务于农业生产。”
贵州大学西校区。(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盛亚亿 摄 贵州图片库)
2019年,贵州大学汇集相关学科专家学者,围绕蔬菜、茶、食用菌等12个贵州特色优势产业,组建了服务农村产业的12支综合服务团队,以提供技术支持、开展技术培训、建立技术示范区等方式,促进产业发展,带动农民增收。
作为茶产业团队的一员,实验室副主任、教授金林红与团队在宋宝安院士带领和指导下,深入全省各产茶区开展茶树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示范推广工作和农药安全科学使用技术的推广活动,把田间作为教室,将技术传递到千家万户。
贵州大学绿色农药与农业生物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科研人员在实验室。
“我们的目的是开发更安全高效、更生态环保的绿色防控和提质增产技术,到田间地头做示范推广和应用。我们在43个主要产茶县建立示范基地,仅去年就建了80多个示范基地,只有做出样板,让农民看到效果,才能带动他们应用新技术的积极性。”金林红说。
金林红表示,培养更多的茶产业一线人才,是接下来实验室一项工作重点,人才振兴作为乡村振兴的重要支撑,团队将通过建设田间学校等方式,培养一批批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土专家”,发挥人才振兴作用,更好地服务“三农”工作。
瓮福(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科技成果转化增强发展动力
2011年5月9日,习近平同志来到瓮福集团考察工作。“10余年来,我们始终铭记总书记的话,依靠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升级,取得了一系列突破性进展,攻克了多个‘卡脖子’难题。”瓮福(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副总经理杨毅说。
就在不久前,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了“2021第六批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和单项冠军产品”名单,无水氟化氢入选单项冠军产品,该产品由瓮福集团参股的贵州瓮福开磷氟硅新材料有限公司生产。
打通科技成果转化渠道,从理论研究到生产实践,让企业站在了细分行业的“风口”。
有别于传统萤石法生产无水氟化氢工艺技术,氟硅酸制取无水氟化氢对保护萤石资源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年产能12万吨无水氟化氢为企业带来了新的经济增长点。
无水氟化氢生产技术落地,是企业科技成果转化落地的代表项目。此外,企业主导创新的湿法磷酸高值化和清洁生产的微化工技术、复杂难选中低品位硅钙质磷矿石正反浮选关键技术等,同样为企业发展贡献了新兴力量。
贵州磷化集团国家级实验室(贵州磷化集团供图)
自2001年成立以来,瓮福集团已形成中低品位磷矿采选、新型制酸制肥、精细磷化工、磷矿伴生资源综合利用、磷化工废弃物资源化、现代煤化工6大研究方向,创新技术推动企业向产业链中高端迈进、向创新链高端迈进、向价值链高端延伸。
2019年6月,瓮福集团与开磷控股集团合并重组为贵州磷化集团后,“两磷”融合释放更大创新势能。
贵州磷化集团科技成果转化落地代表——无水氟化氢项目(贵州磷化集团供图)
目前,贵州磷化集团已形成较为完善的科技创新制度体系,招揽了1200余名创新人员,构建了一套“联合开发、企业孵化、产权共有、双方推广、利益共享”特色“产学研”模式,并成立贵州省第一家磷化工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集团已拥有3个国家级创新平台、16个省部级创新平台。截至2021年11月底,累计申请专利3215件,拥有授权专利1999件。
2021年,贵州磷化集团全年发生研发费用超9亿元,占全年销售收入的2.28%,全年实施6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11项省部级科研项目及1项贵阳市科技支撑计划,累计开展成果转化及技术改造项目50多个,累计投资超10亿元。
【人物回访·总书记和我面对面】
FAST运行和发展中心机械工程师雷政:总书记的肯定给了我们无穷动力
2021年2月5日,我有幸作为天眼科研团队的代表之一参与了与总书记的视频连线。时光飞逝,转眼一年过去,但与总书记视频连线的过程我记忆犹新。总书记说,“中国天眼”是“观天巨目,国之重器”。作为FAST从建造至今的全程参与者,总书记对FAST的肯定给予了我们无穷的动力,至今每想到此也会感觉热血沸腾,干劲十足。
天地生人,有一人应有一人之业。我们尊敬的南仁东老师穷其一生之力领衔打造了世界第一的“中国天眼”,为实现中华民族科技自立自强添上了浓浓的一笔。南老师的言传身教让我懂得什么是不忘初心、默默工作、勇攀高峰。因此,能参与FAST项目,能遇到如此科学大家,是我人生的大幸。
作为FAST现场维保负责人,我的工作是组织协调现场维保工作顺利开展,保障望远镜稳定运行。FAST自开放运行以来,总体运行良好,但我们不能也不敢有一丝懈怠。想方设法地更早发现问题、更快解决问题是维保人员的长期任务。只有将望远镜维护好、运行好,才能多出成果、出好成果,实现科技报国。
贵州大学绿色农药与农业生物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副主任、教授金林红:总书记为我们指明方向点准路子
2011年5月9日,习近平同志到我们实验室进行调研和考察指导,亲切地与实验室正在做实验的师生交流,鼓励我们要“更加注重应用技术,更加注重示范推广,更加注重服务三农”。和蔼可亲的讲话,高瞻远瞩的指导,为我们的工作指明了方向、点准了路子。
实验室的全体师生,立足贵州农业绿色发展需要,矢志不移地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在宋宝安院士的带领下,开展“以虫治虫”“以草治草”、免疫诱抗等茶树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研究,并在全省43个主要产茶县示范推广,有力地支撑了贵州“干净茶”的发展,在脱贫攻坚中发挥了积极作用,团队获得“全国脱贫攻坚先进集体”的光荣称号。作为其中一员,我也获得了“贵州省脱贫攻坚先进个人”称号。
每当我踏上茶山,走进我们的示范基地,想起总书记的重要指示,总能深受鞭策和备受鼓舞。我们一定会坚持把科研“论文”写在贵州大地上,助力贵州茶产业发展成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火车头”。
贵州装备制造职业技术学院实训指导教师李明扬:总书记的话语激励着我认真学好本领
这个春节,我们正忙着为即将举行的贵州省第一届职业技能大赛决赛做准备。再次踏上职业技能赛场,想到熟悉的数控机床,思绪不由回到了习近平总书记2015年6月17日来学校视察时的场景。
当时,还是学校数控专业二年级学生的我正在车床前加工铝合金微缩棋盘,习近平总书记走近观察加工制作过程后,便亲切地同我交流起来,并细心询问了我的学习近况。
当时我向习近平总书记展示了我制作的带有“中国梦”“赤心报国”字样的铝合金微缩棋盘。“嗯,做得很好。”总书记将棋盘拿在手上仔细看后,勉励我再接再厉,不断取得优异成绩。
总书记的话语倍感亲切,让我深受鼓舞,激励着我不断提升技艺,认真学好本领。2016年,我中职毕业后留校任教。在教学中,我注重学生实操能力,主动对接企业需求,将企业课题引入课堂,着力培养应用型技术技能型人才。
随着数控行业转型升级,对人才需求提出了新要求。今年,学校也将开设编程难度更高、操作更复杂的五轴加工技术教学。职业教育的发展不能一成不变,专业要紧跟产业,课程要聚焦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让学生成长和时代发展同频共振。
清镇职教城管委会党工委委员、副主任蒋平:为“筑人才·强省会”提供人才支撑
7年来,我们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嘱托,按照教城互动、产教互动、职教改革、技能培训的引领区、创新区、示范区目标,奋力开拓多彩贵州现代职业教育新局面。贵州(清镇)职教城始终坚持“城、产、教、景”深度融合发展的思路,为贵州职业教育发展和技能人才培养打下了坚实基础。
当前,贵州(清镇)职教城空间布局总体形成、配套服务设施基本完善、融合发展初见成效,被教育部誉为“北有天津海河职教园、南有贵州(清镇)职教城”,与花溪大学城共同成为推动贵州教育发展的“两翼”,逐步形成“城”与“城”相互融合、“城”与“产”互为支撑、“城”与“教”彼此促进的良好局面。
与此同时,清镇职教城管委会还积极对外寻求合作提升,分别与天津海河教育园区管委会签订《东西部职教协作联盟战略合作协议》和贵州大学科技园签订《共同打造贵州(清镇)职教城科技园战略合作协议》,进一步推动产教融合促进区域产业协作,探索东西部协作在职业教育领域的新模式,清镇职教城产教资源可视化、智能化调度和共享等方面工作。
清镇职教城管委会将充分发挥服务职业院校、服务地方产业发展的作用,围绕职业院校和产业供需做好“筑人才·强省会”工作,吸引更多优秀学生到清镇和贵阳贵安就业创业。
瓮福化工公司装置保运部运行经理谌军:扎根生产一线推动产业转型升级
2011年5月9日,习近平同志走进我们瓮福集团公司湿法净化磷酸装置车间,第一次和他面对面,我内心非常激动,即便时间过了10年之久,当时的场景我依然记忆犹新。
总书记现场接见了我们八位全国劳模和“贵州省五一奖章”获得者,并一一握手,感觉很温暖、很有力量。
随后,总书记还现场和我们合影留念。合影时,我和他之间还隔着两位同事,所以我就下意识侧身去看他,没想到这一幕被定格了,这张照片一直放在我办公室的案头,时刻激励着我。现在,每次学习总书记的讲话,我都能回想起当时和总书记会面的场景。
十余年来,我时刻牢记总书记对瓮福公司的鼓励和要求,一直扎根生产一线,开展科技创新和产业转型升级。目前,集团公司已发展成为全球最大的湿法净化磷酸供应商,在“十二五”“十三五”连续被评为全国石化行业节能先进单位,同时推动了磷石膏库堆存安全技术国家标准的制定,并在全国推广。
【记者手记】
辞旧岁迎新年,当千家万户都在享受团圆的欢乐时,贵州大学精细化工研究开发中心师生们的步伐却依旧匆忙。
牢记着习近平总书记的殷殷嘱托,他们更加注重应用技术,更加注重示范推广,更加注重服务三农,脚踏实地,不断探索,把一件件平凡事做到精致、细致和极致,填补了国内多项技术与产品的空白。
他们或坚守在实验室里埋头搞科研,或深入田间地头开展技术指导,用实际行动践行着“顶天立地”做科研的诺言。
他们在三尺讲台、基层一线,在实验室里、田间地头,用专业知识和爱国情怀展现着科技工作者的责任与担当,不负时代,不负韶华,更不负党和人民的殷切期望。
和贵州大学科研工作者们的勤劳身影一样,在全省科研战线,科研工作者们不计名利、埋头苦干,锻造一种独特的特色科技强省创新品质。
他们坚持原始创新、自主创新,注重解决生产实践中技术问题和产业化应用实际效果,持续为贵州经济社会的发展作出贡献。
心中有大爱,肩上有担当。他们清楚,作为科技工作者,科技创新是最主要的爱国强省方式,助力再创高质量发展新的“黄金十年”是最重要的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