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媒体视角

媒体视角

当前位置: 首页 > 媒体视角
喜迎二十大 贵州日报特刊|贵州装备职院:技能报国 书写出彩人生
发布时间:[2022-10-18] 作者:[] 来源:[ ] 访问:[]

http://szb.gzrbs.com.cn/pc/layout/202210/16/node_T06.html

 “总书记勉励我们说,各行各业需要大批科技人才,也需要大批技能型人才,大家要对自己的前途充满信心。”而今,回想起见到习近平总书记的那一幕,贵州装备制造职业学院教师李明杨依旧难忘。

 

  2017年,年仅20岁、在各类技能大赛中多次获奖的李明杨,直接从中级工晋升到技师,由此成为该校教师中最年轻的技师。他说:“作为老师,我会更加注重学生实操、实践能力的培养。”

 

  “总书记给了我很大鼓舞,勉励我要再接再厉,不断取得优异成绩。技能学习确实不容易,数控加工的精度以毫米为单位,需要对每个环节的工艺仔细打磨、反复训练,这是工匠精神,是对于‘技精于勤、精益求精’的追求。”李明杨说,这7年来,他除了做好授课实训工作,还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技能,希望把工匠精神传承下去。

 

  产教融合:构建校企命运共同体

 

  “今年是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学校7周年,我们始终牢记总书记亲临学校视察时作出的重要指示,学校发展也取得翻天覆地的变化。”贵州装备制造职业学院党委书记熊星说。

 

  熊星说,学校坚持高质量党建引领,着力打造“忠诚工匠”文化育人品牌,坚持规模与内涵建设并举,成功入选省级高水平高职学校建设计划,取得了跨越式发展。

 

  学院申报的《职业院校“忠诚工匠”培养体系构建研究——以贵州装备制造职业学院为例》获批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重点课题,是唯一获此殊荣的高职院校,实现省内职业院校在同类重点课题“零”的重大突破。

 

  今年初,贵州省教育厅公布2021年贵州省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群建设单位名单,学院成功入选省级高水平高职学校建设计划,挺进贵州高职院校快速发展的“第一方阵”。

 

  作为贵州省职业院校服务32个产业链中先进装备制造产业牵头院校,贵州省唯一服务装备数字化JMRH发展公共服务平台的职业院校。学院密切联系贵州省各装备制造企业和协会,着力打造专业群“1+3+N校企命运共同体”的产教融合品牌。

 

  实施“校农结合”助推乡村振兴开新局行动计划,学院积极开展职业技能培训,深耕以无人机植保、无人喷施、智能采摘为特色的山地农机应用、维护、维保人才培养,推动农业产业化,助力乡村振兴。

 

  依托建设的“贵州装备数字化JMRH公共服务平台”,学院以无人机、无人探测车、水下机器人应用、维修、改装技术为特色,形成完善的培训课程、培训认证、技能应用与服务体系,构建的“武装部+职业学校+新式力量”一张网模式,实现全省88个县节点布局,全国示范推广。

 

  发挥在复杂零部件制造技术、智能装备装配与调试技术、数字化生产管理技术等领域的技术优势,聚焦服务中小微企业,实施“一班一企”中小微企业服务行动计划,实现1000个中小微企业技术技能创新转型服务,实现专利转化收入500万元。

 

  立足围绕“四新”主攻“四化”紧缺型人才培养专班,依托省级黔匠工坊等平台,以校企合作开展现代学徒制的形式,培养1000名“四新”“四化”高端人才,重点解决产业中难培养、难招聘的紧缺型拔尖人才需求。

 

  内涵式发展:“提质”又“培优”

 

清镇职教城(局部)。

 

  走进清镇职教城,一栋栋教学楼各具特色、一条条沥青路干净敞亮,亭台楼阁、一草一木都让人赏心悦目。

 

  回望发展成就,职教城从无到有,总面积达46平方公里,累计投资278.38亿元,入驻院校19所,涵盖专业300多个,在校师生近15万人,毕业生平均就业率达80%以上,中职升高职、高职升本科比例也呈逐年上升趋势,成为贵州现代职业教育发展的一张靓丽名片。

 

  “近年来,职教城管委会在省、市领导下,以职教城建设为抓手,锚定作用发挥更好、资源配置更优、协调服务更高工作目标,坚持‘城、产、教、景’相互融合的发展思路,促进职业教育扩容提质创新发展。”清镇职教城管委会党工委委员、副主任熊希介绍,职教城空间布局总体形成、配套服务基本完善、目标定位日渐清晰、融合发展初现成效,被教育部誉为“北有天津海河职教园、南有贵州(清镇)职教城”。

 

  “我们将进一步发挥好职教城管委会的协调服务作用,切实推动贵州(清镇)职教城实现内涵式发展。”熊希表示,当前,职教城已从基础建设转入“内涵式”发展,但还处于产教融合发展的初级阶段,“提质”和“培优”迫在眉睫,与发达地区相比还存在着较大的差距和短板,还有很大的空间和潜力。

 

  通过开展园区企业与职业院校、周边乡镇与职业院校、市直部门与职业院校相互走访交流活动,职教城管委会将着力解决产业与专业、技能培训与乡村振兴、行业职能与院校需求的信息壁垒问题。200余家省内外企业通过订单培养、顶岗实习、合作共建等方式,与职教城院校开展校企合作,采用引企入校、引校进企,企校合一、人员同训、设备共享等方式,实现以产兴城、产城一体,为贵州不断输送高质量技能技术人才。

 

  职教改革:“一体两翼多节点”布局

 

  10月9日上午9点,像往常一样,艾思宇前往清镇职教城的某项目工地进行安全生产检查。入职清镇市公共住宅建设投资有限公司工程部6个月后,贵州工商职业学院工程造价专业2022届毕业生艾思宇,已经能独立完成日常工作。

 

  “我非常喜欢目前所从事的行业,和自己的所学专业很对口。”艾思宇对记者说,他从去年9月开始实习,在具有丰富经验的老同事带领下,工程造价、招投标、监理、审计等领域都接触过,对工作内容了然于胸。

 

  作为省级层面引进的高职院校,位于清镇职教城的贵州工商职业学院自2012年正式对外招生以来,10年间累计为社会培养和输送了5万余名毕业生。

 

  2021年,贵州省第一所全日制公办本科层次的职业学校——贵阳康养职业大学正式成立。未来,贵州将争取在2025年前,建设3所以上职业本科院校,建设1所部省共建技术大学。

 

  党的十八大以来,贵州职业教育进入了发展的快车道。近年来,贵州把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摆在更加突出位置,加快补齐短板,在办学规模、内涵建设、服务能力、社会认可度等方面都得到了提升。

 

  瞄准“四新”“四化”需求,大力推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深化育人方式、办学模式、管理体制、保障机制改革,当下的贵州职业教育,形成了以黔中经济区清镇职教城为核心发展体,黔北经济协作区、毕水兴能源富集区为两翼,黔东南、黔南、黔西南州级和部分县级职业学校为节点的“一体两翼多节点”布局。

 

  目前,全省共有职业院校230余所,高职教育在校生从2012年的13万人增长到现在的近45.7万人,超过本科高校在校生规模;中等职业院校在校生39.75万,比2012年增加1.41万。此外,中高职毕业生省内就业率由十年前的30%上升到70%以上。贵州职业院校每年为省内大数据企业平均培养输送2.8万名技能人才,为旅游产业输送人才3.1万名。

 

  情景再现

 

  2015年6月17日,习近平总书记视察贵州(清镇)职教城时强调,职业教育是我国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基础工程,要上下共同努力进一步办好。习近平总书记希望同学们立志追求人无我有、人有我优、技高一筹的境界,学到真本领,用勤劳和智慧创造美好人生。

 

  (据新华社电)

 

  给总书记捎句心里话

 

  贵州装备制造职业学院教师李明杨:

 

  职业教育现在越来越有学头、有奔头、有盼头。请总书记放心,我会继续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做好本职工作,不断提升自己的教育教学能力,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理论水平,加强自己的技能操作,围绕“四新”主攻“四化”,为贵州省的职业教育贡献力量,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努力奋斗。

 

  人物故事

 

  高级技师李明杨:职业技能让人生更开阔

 

 

 

  “疫情期间,学院实行静态管理,同学们都被封控在寝室里。作为老师,我们要组织学生核酸检测和抗原检测,还要安抚好学生的情绪,在做好疫情防控工作的同时,继续开展好教学工作。”贵州装备制造职业学院教师李明杨说。

 

  今年新学期,李明杨重新修改教学计划和思路,把部分理论课程放到线上授课,需要现场演示的实操部分留到线下讲解,战疫不停学、网课不松懈。

 

  2015年6月17日,习近平总书记到贵州清镇职教城贵州机械工业学校考察。当时李明杨18岁,是该校数控专业的学生,他拿出自己制作的铝合金棋桌模型“赤心报国”向总书记汇报,得到总书记的肯定和鼓励。

 

  2017年,李明杨留校。成为贵州装备制造职业学院教师,“职业教育重在对学生实操、实践能力的培养。学院通过企业接轨,将实际的生产、管理、质检等经验,融入到教学中,使学生更好地掌握技术、适应未来的工作。”他说。

 

  李明杨说,学院积极开展产教融合,与比亚迪、航天林泉、航天电器、黎阳航空、吉利汽车、中航电梯等龙头企业合作,将行业企业发展的需求,转化为教育教学标准。他将以此为契机,不断精进自己,以产促教带给学生先进的技术,将自己的技能与坚持,传授给更多曾像他一样的职教学子。

 

  7年来,李明杨代表学校参加多项省级、国家级职业技能赛事并获佳绩。如今,李明杨技能水平从中级工,成长为一名高级技师,他用实际行动践行着技能报国的理想。

 

  记者手记

 

  装备制造业的转型升级,对优化提升贵州现代工业体系、奋力推动工业大突破具有重要支撑作用。

 

  贵州装备制造职业学院从诞生之初,就承载着为贵州培养技能和工匠人才的使命,是贵州先进装备制造业工程技术人才培养基地。

 

  走好“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第一方阵,坚持高质量党建引领,着力打造“忠诚工匠”文化育人品牌,坚持规模与内涵建设并举,学院也取得了跨越式发展。

 

  近年来学院将“大思政、大党建、大技能”办学理念有机融合,全面推进省级高水平高职学校建设,“忠诚工匠”育人文化更加鲜明,全力为贵州区域经济发展培育高素质技能型人才队伍。